谁分走了策略蛋糕
广告链条里,最顶端的一部分就是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。这部分的技能,原本是封闭而高深的。是广告业为品牌客户服务的上层建筑,决定着后续的一系列预算投入和营销产出。
但是,随着人才壁垒的消失,广告公司的策略蛋糕,正在被咨询公司和品牌客户的市场部两头夹击。
去年10月,一家法国的投资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,咨询公司埃森哲有可能收购WPP或者阳狮,这迅速引起了行业的热议。
但是当大家细看市场格局时,才发现这并非危言耸听,反而非常具有可操作性。目前,埃森哲市值1025亿美元,WPP市值221亿美元。
埃森哲完全有机会收购并整合WPP。
用分析师Jerome Bodin的话说,
“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之间的估值差距从未如此之大。”
实际上,在苏铭天爵士的年度汇报中也提到,在2017年,与战略咨询公司们之间多达80次的一对一、面对面的争夺业务上,WPP大概赢了50次,输掉了30次。虽然他提到,“这些输赢也算不上什么大业务。” 但是咨询业从上而下整合营销业务,与广告巨头正面针锋的趋势,是已成铁的事实了。
△ 埃森哲已经收购的营销类公司
咨询公司擅长说服客户,他们的服务能给其业务增加价值。如果咨询公司已经在管理策略上提供了建议,那么为什么不把品牌策略、媒介预算分配也一起做了呢?
咨询公司在吃掉的,是由上至下的大策略。而在每年甚至每季度的具体营销策略上,广告公司正在面临的是越来越多客户,自己上手的局面。
就在今年4月,世界上最大的甲方——宝洁,在连续降低广告预算后,在今年更进一步,宣布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。宝洁将把多个互为竞争对手的广告公司高层,集结在一起来专项服务自己。
虽然能够这么做的,也只有宝洁这样拥有极高话语权的超级甲方。但这件事依然是对传统“AOR”的代理公司模式的一次巨大挑战。而这么做的核心诉求,就是为了提升效率,同时让过程和结果更透明可控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刷屏案例,直接来源于品牌的大市场部。
营销和广告策略端的人才,不再局限于在广告业发展,而越来越多地就职于甲方公司挑起大梁。他们在公司内部制定好策略,只把创意执行和媒介放在外面了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爆款案例,甚至创意和执行都直接从市场部完成。比如连续刷屏的网易考拉市场部H5。
△ 网易考拉海购市场部的H5连续刷屏
毕竟,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时提到的,甲方公司们也明白,在现在的营销环境下,闭着眼磨策略的大赌,是抵不过睁着眼睛看着数据的持续小赌了。
- 上一篇:辞旧迎新!盘点2018年这些让人过目不忘的营销方式个 [2019-07-07]
- 下一篇:谁分走了创意蛋糕 [2019-07-07]